顺丰速运:除了快,你还能干什么

此前在淘宝城一次座谈会上,巧遇了顺丰电商和供应链副总—周海强。而我一直有说过对物流配送行业做得好的公司特别有好感,顺丰其实能算一个。当天聊到一个关键点,很感兴趣:个性化定制服务+B2C电商。

从最近新闻上来看,SF似乎有些不务正业:先是一反常态的将快件资费下调,再是高调开幕旗下“嘿客”便利店。快递在众多朋友看来,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份内的业务做好做强。我们身处的城市里,每天都有人因为眼前的利益精心宣称要去改头换面,但顺丰在我看来最可贵的一点是:它甚至不需要去假装自己想去改变什么。

为什么转型

顺丰目前员工数量在今年年内即将突破35万,其中65%来自业内朋友口中的“小件员”。平摊每个身上的装备加起来就已经上万。另一方面,中国的人工红利已经离我们远去,作为服务业行业的压力瞬间暴涨。顺丰去年毕业季在浙大门口开出了招聘点,有传闻给出的薪资待遇是6~7万年薪。就此我还特地问了一发,回答是:如果真那么高,我自己就去送件了。谈起资费下调,实在迫于无奈,今天四通一达在包邮区内的速度已经很顺丰持平,在性价比优先的和包邮至上的市场,顺丰毫无优势可言。

以下是一封国家邮政总局的月度数据:

用数据说实话,掉包和损毁如同飞机失事和交通事故一样,甚至连波兰卡辛斯基总统的座机都能失事,只能说明事故肯定会发生,只是能否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是快递公司需要去考虑的。

跳出包邮区,“快”的优势撇开顺丰自营那15架40吨货机不谈,我关注了两个点:直营和排班。

关于直营到底好还是坏的争论,我并不想介入。但可以看见的是,全直营的顺丰今天为什么可以有魄力去不务正业的布局电商,你四通一达却不行,仅从管控一点上就能体现全直营的优势——每票可视,每票可见。直营的顺丰小件员仅每人身上的装备超万,采取KPI记分制度,全年20分扣完走人。

其二,关于排班。采用地区差异化排配。深圳地区目前主流的排法是8收9派,杭州本地一般则是6收7派。日均500多万单,给到21%的指标可以保证当日达,65%指标保持次日达。

收:区域管理+时效监控+设备配置+分班作业

转:中转枢纽+分拣系统+批次管理+立体运力

派:区域管理+时效监控+设备配置+分班作业

综上所述:够快,才有资格尝试转型。

该怎么转型

个性化定制服务,对于快递行业而言,这是伪命题吗?所谓个性化定制,即“穷人有了钱,就要变着法子的去使唤人”。在碎片化需求的用户面前,仅仅求快已经不再是侧重点了。

举个例子,苹果旗舰店在国内快递的合作方是顺丰,他们给出了”时时达”的变态要求,一度搞的顺丰快递员们紧张的不知所措。但苹果的坚持,显然更贴合了用户碎片化需求的特性,这里可以畅想未来的快递,约定10点到,用户可以安心睡个懒觉,等10点起床,快递准时敲门,感觉良好。

再来个例子,Sony在国内的小家电售后的退货服务是由顺丰来完成的。日本人的死板,在其给顺丰制定的一套复杂而流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,但作为快递方又不得不执行,因为一旦用户没有按照流程中的任何一环,责任将推到快递身上,因此只能接受。

顺丰B2C电商入的是否太早?

在JD合并易迅的配送之前,易迅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顺丰,而易迅的快,是业界出了名的,可以做到中午下单晚饭前送达,原因在于易迅的仓就建在顺丰仓库里面,里面的工作人员全部来自易迅,所谓仓配一体。目前就天猫电器城方面,顺丰是战略合作伙伴,双方甚至还开设了一个名为“顺丰包邮”的频道。电商物流三种形态:第三方物流、自建物流、组合式。顺丰满足了前两者,在与AT两家的合作的丰富经验之下,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常改变的顺丰去玩电商了。

顺丰决定玩电商始于2012年。在2012年到2013年,顺丰内部化了一整年的时间去开会,最后开出来的结果是就是5月上线了顺丰优选,今年5月又开除了所谓“嘿客”便利店。就在此前,顺丰是7-11在南中国地区唯一的合作伙伴,主要业务为代收和代寄快递。在合作中,顺丰发现便利店一方面拥有多功能一站式全天候服务,另一方面多达2000个SKU的成了实体零售时沉重的负担。因此嘿客,并不应该说是一家便利店,最多只能算的上是体验式的自提中转站。顺丰优选+线下自提体验管,布局清晰的背后是多年合作经营的支撑。

怎样转型

中国的快递行业起始于1979年,就是著名的中外运,到了1984年Fedex开始与中外运合作在中国从事国际快递服务,86年DHL与中外运成立合资的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。而中国最早的民营的快递公司:顺丰从顺德-香港。申通从上海到杭州。北京的宅急送。到今天,2013年给出的快递行业市场超过1400亿,显然中国快递公司占了市场的大头。

不过我们假设在80年代中期,让DHL,FedEx铺开,让海外快递公司抢点布局以后,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的电商形态今天会是怎么样的。历史显然是不能假设,喜欢假设的朋友,建议详见一篇猫扑著名的文章:假如丘处机没有进牛家村。

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形态目前是以国家队EMS为主,国际明星UPS, FedEx,DHL为辅,中坚力量由顺丰+通达不断发展壮大,最后还是各种游击队四面出击,四分天下的形态。局面好像是即将拉开的世界杯一样,夺冠热门的国际明星让人眼热,中坚力量的黑马是我们始终不移关注的焦点,到处乱窜且没听过名字的游击队也许能给人带来一丝意外,但最后少不了的,还是没能参加世界杯,不争气的我们国家队.......

转型迫在眉睫。国际明星的未来市场方向放在了海淘和跨境电商,顺丰入主了B2C电商,游击队时而能带来一些惊喜,那么通达又在干什么?

前不久5.17号,一位干果类目的好朋友跑来告诉我,申通跟他们品牌在去年双11前就开始合作,建仓到申通,由申通负责配送,对于供应链优化益处多多,目前他们大促单日销量破1100万,干掉了“三只松鼠”,雄踞类目第一。说到这里无论是申通还是圆通的新龙,为电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了未来中间势力发展的一个大方向。而这个方向,似乎正在延续B2C平台的形式。撇开加盟的诸多不足和弊端不谈,服务的差异化已成了必然趋势,随着免费包邮将走向尽头,以及行业整合都将无法避免。

所谓上帝的归上帝,凯撒的归凯撒。 

转型一词拥有两个特性:理性与非理性,两词互补。如果把两者分开的话,力量就会小的多。